
鑄件成型的理論金屬液態成型常稱為鑄造,鑄構成形技能的歷史悠久。早在5000多年前,咱們的祖先就能鑄造紅銅和青銅制品。鑄造是運用最廣泛的金屬液態成型工藝。它是將液態金屬澆注到鑄型型腔中,待其冷卻凝結后,取得必定形狀的毛坯或零件的辦法。
在機器設備中液態成型件所占比例很大,在機床、內燃機、礦山機械、重型機械中液態成型件占總分量的70%~90%;在轎車、拖拉機中占50%~70%;在農業機械中占40%~70%。液態成型工藝能得到如此廣泛的運用,是因為它具有如下的長處:
(1)可制作出內腔、外形很雜亂的毛坯。如各種箱體、機床床身、汽缸體、缸蓋等。
(2)工藝靈活性大,習氣性廣。液態成型件的巨細簡直不限,其分量可由幾克到幾百噸,其壁厚可由0.5mm到1m左右。工業上凡能溶化成液態的金屬資料均可用于液態成型。關于塑性很差的鑄鐵,液態成型是出產其毛坯或零件的僅有的辦法。
(3)液態成型件本錢較低。液態成型可直接運用廢機件和切屑,設備費用較低。一起,液態成型件加工余量小,節約金屬。
但是,金屬液態成型的工序多,且難以準確操控,使得鑄件質量不夠安穩。與同種資料的鍛件相比,因液態成型安排疏松、晶粒粗大,內部
易發生縮孔、縮松、氣孔等缺點。其機械功用較低。別的,勞動強度大,條件差。有好的機械、物理功用,它能夠有各種不同的強度、硬度、韌性合作的歸納功用,還可兼具一種或多種特殊功用,如耐磨、耐高溫和低溫、耐腐蝕等。
鑄件的分量和尺度規模都很寬,分量最輕的只要幾克,最重的可到達400噸,壁厚最薄的只要0.5毫米,最厚可超越1米,長度可由幾毫米到十幾米,可滿意不同工業部門的運用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