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粘砂又稱為金屬液滲透粘砂,是由液態金屬或金屬氧化物通過毛細管滲透或氣相滲透方式鉆入型腔表面砂粒間隙,在鑄件表面形成的金屬和砂粒機械混合的粘附層。清鏟粘砂層時可見金屬光澤。機械粘砂表面呈海綿狀,牢固地粘附在鑄件表面,多發生在砂型和砂芯表面受熱作用強烈及砂型緊實度低的部位,如澆冒口附近、鑄件厚大截面、內角和凹槽處。
機械粘砂不僅影響鑄造鑄件的外觀質量,甚至引起報廢,因此對鑄件的機械粘砂必須引起足夠的重視,以提高產品成品率。筆者結合多年的生產實踐經驗并參閱有關資料,談談鑄件機械粘砂的產生原因及其防止措施。
1、鑄件和模樣設計
如果鑄件和模樣的結構會使砂型具有尖角、懸伸或突出的形狀,或具有扁薄的砂臺或砂芯,則這種設計會促進機械粘砂產生。因為這類結構的鑄件會使砂型、砂芯局部熱量集中,其正常的性能受到破壞,砂型、砂芯表面提前潰散,熔融金屬或金屬氧化物易于滲入而產生機械粘砂。對此,可在熱量集中的部位采用特殊砂型,如鋯砂或橄欖石砂,以提高其長時間受熱或受高溫輻照的能力。
2、模樣
(1)模樣的工藝設計不良,使砂型舂不緊實或緊實度不勻,會造成型腔表面粗糙或疏松,對產生機械粘砂有直接影響。模樣的工藝設計常出現以下錯誤:
一是分模面選擇不當,致使上型過高,或在砂型中形成很深的型腔。
二是模樣在模底板上的位置布置不當,使凹陷處難于舂實,這可能是由于模樣距箱壁太近,或模樣排列過密所致。由于模樣排列過于擁擠,會引起鑄件產生脹砂,即使沒有明顯的脹砂,也會發生機械粘砂。由于產生缺陷的根源相同,機械粘砂和脹砂會出現在同一個鑄件上。
三是直澆道、冒口和橫澆道的位置布置不當,會出現不易舂實的凹陷部位,這與澆冒口系統的布局有關。
四是起模斜度<1.5°時,即使整個砂型的緊實度合適,也會使砂型表面撕裂,易于使金屬或金屬氧化物滲入。
(2)模樣的工藝結構不良,導致金屬液靜壓力過高。由于靜壓力的增高,砂型的負荷也就加重,因此需要采用特殊的砂型或更緊實的造型方法,以抵擋金屬液對砂型的滲透壓力。
3、砂箱
砂箱的設計及構造不合理,致使砂型緊實度不勻或舂砂過軟。
產生這些問題的一般原因如下:
(1)箱帶的位置不當,妨礙某些凹陷部位的舂實,因而導致砂型局部過軟,引起脹砂或機械粘砂。
(2)因砂箱太小造成舂砂不實。